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

2014年6月,農業部正式將青海設立為“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”,青海成為全國首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。根據計劃,我省力爭到2020年,全面建立保護與建設結合、保護與發展協調的草地保護利用機制,努力使草地生態環境趨於好轉,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55%以上,草原生產能力得到恢復。

本報記者 羅連軍

從2008年起,我省先行先試,通過“四位一體”綜合施策,按照“三步走”戰略,在全國率先試點並探索出適合青海實際的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,實現瞭生態、生產、生活協調發展。

在此基礎上,農業部要求,青海省要解放思想,深化改革,創新機制,努力探索推進傳統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,及時總結成功經驗,集成組裝成熟模式,做好示范推廣工作,探索出一套適合全國牧區推廣的新模式、新機制、新經驗和新路徑來。

畜禽養殖價格“天花板”下移,成本“地板”抬升,農牧業投入邊際效益逐年遞減。尤其在生態和資源環境“硬約束”加劇的情況下,畜牧業面臨高位護盤,高位爬坡的巨大挑戰———

隻有調整產業結構、轉變發展方式,才是解決牧區生態環境、牧業持續增效,農牧民持續增收的惟一道路。從而緩解牧區發展生產、增加收入與保護環境、修復生態的雙重壓力,破解生產成本抬高和生產風險加大的阻力,使生產條件總體滯後的牧區走上一條高效發展之路。

省農牧廳總畜牧師王會林介紹,探索這樣一條持續發展之路,既是機遇,也是挑戰。這不僅是全國廣大牧區的迫切要求,也是我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理念,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、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為核心,以實現草原保護和牧業增效、牧民增收為目標的緊迫任務。

從當前看,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,最繁重的任務在牧區。做好試驗區工作,在加快草地畜牧業發展的同時,將有力促進整個農牧業現代化步伐,在更深層次上將有效緩解生態環境壓力和約束,有利於形成全國草地畜牧業一馬當先萬馬奔騰的局面,更好地促進牧區同步實現全面小康。

就青海而言,轉變發展迫在眉睫。全省天然草地面積占國土面積一半以上;犛牛存欄量占世界的1/3,藏羊存欄量位居中國之首,牧業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。同時,納入試驗區建設范圍的牧區六州,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6%,牲畜頭數占到全省的83.69%,畜牧業產值占全省的62.59%,六州牧區人口已達到80萬人,草場退化面積達90%……

王會林說,隻有推進試驗區建設,才能改變我省畜牧業生產方式落後,產業化水平不高,經營主體培育滯後,信息化程度低,農畜產品加工水平和轉化增值率偏低、產業鏈條偏短,附加值不高,產業龍頭帶動力不足,產業結構矛盾凸顯等問題。

今年1月8日,農業部正式批復瞭我省編制報送的《青海省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總體規劃》,確立瞭創新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六項機制,提出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具體途徑和支持政策———

“這是一項龐雜、繁重的系統工程,成功與否的核心在於各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的程度。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,隻有完成合作社股份制改造,才能為整個試驗區建設搭建一個最基礎的平臺,這也是破解技術推廣、組織管理、提升產品質量、增加綜合效益等所有難題的關鍵。”

王會林說,按照規劃,我省將在試驗區先行試點、示范推廣、全面提升三步走思路,創出一條地域特色鮮明、利於示范推廣、政策體系配套、扶持方式科學、管理機制靈活的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。到2020年,將重點在探索創新草原生態保護,建立農牧業經營主體建設,探索集約化草地生態畜牧業經營,建立草畜聯動,建立多元化服務和健全產業化發展六大新機制,為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設經驗。

———創新草原生態保護新機制。包括試點並創建草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監管機制,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,加快草原原生植物種子培育和推廣利用進程;開展草原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,推進草原經營權規范流轉,實現草原適度規模經營;創新退化草地治理模式,建立天然草地產草量動態監測及草畜平衡指標定期公佈制度,推進建立績效和獎勵相結合的以草定畜政策;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牧戶承包草原的準入和監管制度等。

———建立農牧業經營主體建設新機制。包括建立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基礎的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,提升大學生村官領辦合作社能力;開展服務型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試點,加快專業化分工;推進生態畜牧業聯合社創建試點,促進牧區資源要素優化重組,提升經營規模和市場競爭力。

———探索集約化草地生態畜牧業經營新機制。發揮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組織優勢,按標準化、規范化、專業化生產要求,開展草地生態有機牧場建設試點;加大可追溯體系、劃區圍欄、標準畜棚圈等基礎設施建設,推進專業化分工、標準化生產、統一化服務、產業化經營模式。

———建立草畜聯動新機制。啟動青海草食畜牧業建設和循環農牧業建設;擴大飼草料種植規模,開展糧食作物改為飼料作物試點,推進“種加供”一體化、專業化、社會化服務;啟動草畜聯動試點,建立“牧繁農養”區域互補模式,實現草畜聯動、循環發展。

———建立多元化服務新機制。將健全農牧業科技推廣創新三級平臺,加快產學研推一體化進程;擴大犛牛、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范圍,加大綿羊“兩年三胎”、犛牛“一年一胎”技術集成與推廣力度;推進新型職業牧民培育工作;探索建立草場管護員和水利設施管護員責任一體機制;強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,建立有災防災、無災補飼的快速反應機制。

———健全產業化發展新機制。建立龍頭企業聯牧場新機制,建立股份制牧場;啟動品牌提升戰略,建立區域品牌標識準入制度,健全品牌商品質量標準體系;探索建立企業與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利益聯結相掛鉤扶持機制;加快電子商務試點,建立有機畜產品追溯體系,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和網絡。

今年在六州確定9個縣、100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造等基礎工作。重點在加快改善基礎條件,調整產業結構,創新驅動方式、建設方式和增長方式———

經過多年探索,我省已在草地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奠定瞭生產、生態、產業升級和技術等基礎。目前,在已有項目建設基礎上,試驗區將加快改善生產基礎條件,擴大飼草種植規模,完善服務體系建設。

為持續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,我省將美國商標申請流程繼續落實五個“絕不動搖”,建立試驗區建設機制和制度創新清單,規范經驗成型工作程序,轉變“重建設、輕示范”建設模式。建立以生產要素整合、發展資源配置、支持政策匹配、試點經驗凝練等為主要內容的試驗區建設工作綜合績效評價體系,加大考核獎勵。

轉變發展方式,首先要轉變建設方式。今年起試驗區將改變以往項目到戶、分散建設的項目資金投入方式。轉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,確立集中扶持模式,以生產要素整合質量為依據,對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展開建設質量評估,確立“誰先整合,誰先發展”的扶持模式,將使支持重心向基礎配套建設傾斜,向新型經營主體轉移,支持重點向資源整合得力、運作規范的合作社傾斜。

試驗區建設最根本的目標是創新草地畜牧業增長方式。今後試驗區將加快發展循環農牧業,實行草畜循環聯動增長,促進形成糧飼兼顧、循環發展的新型增長方式。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隊伍,依靠科技驅動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,多途徑聯合開發區域特色產品,打開國內外市場。同時,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,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、受益者付費、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,完善轉移支付制度,推動試驗區地方和農牧民可持續增收。王會林認為。

“基礎完善瞭,接下來就是產業結構調整,這是轉變草地畜牧業方式的前提。”王會林說,首先是調整種植業結構,加快飼草種植,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,構建“糧、經、飼”統籌、種養加一體,糧草兼顧新型種養結構,促進農業與畜牧業協調發展。

其次是調整畜牧業佈局、生產和產業結構。按照“做強一產、做優二產、做活三產”的基本思路,以畜產品加工業為引領,大力發展牧區畜產品產地初加工,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股畜產品加工企業,完善加工體系,發展電子商務與實體流通相結合的物流體系,大力發展庭院經濟、傢庭手工業、農機服務、流通服務、信息服務、旅遊服務等產業,“接二連三”帶動富餘勞動力就業,促生畜牧業新業態。

美國商標申請台中

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中國藏族網通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。
美國商標檢索

制作單位:中國藏族網通 青ICP證0104257號
arrow
arrow

    jrb171nl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